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泰州泰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5601434278

猪器官或将替代人体损坏器官 10年内或有临床应用

作者:点击:348 发布时间:2022-09-20

小型猪与实验猴等非啮齿类大型动物一样,同样是新药研发动物实验的把关者,然而这远非是小型猪的应用价值。小型猪是科学界公认的适合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动物,相关研究亦取得极大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比较医学研究所所长顾为望教授对记者表示,预计在10年内小型猪作为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就可以成为现实。

前景

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供体短缺问题。根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教授石炳毅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150万病人等待器官移植。与庞大移植需求相比,人体器官捐献的数量可谓沧海一粟,仅有很少的病人得到手术机会重获新生。

由于人源供体的严重短缺,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异种移植,即将其它动物体的器官作为供体移植到人体。这时,小型猪开始备受关注。

从理论上说,与人亲缘关系近的其它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猩猩等是作为供体来源的方案。然而灵长动物数量稀少,饲养与繁殖不易,器官尺寸不匹配(与成年人相比普遍偏小)。而且由于和人类是“近亲”,其体内的病毒更容易感染人(如HIV)。所以灵长类动物并非是供体的来源。

另一个原因则是基于伦理学上的考虑。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文清教授介绍说,目前很多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的限制愈加严格,“3R”(减少、替代、优化)原则逐渐得到推广。

小型猪因为在解剖学、生理学特性、发病机理、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极其相似而备受科学界的青睐。“在一定条件下,猪也容易得上人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比如小猪暴饮暴食就会患上动脉硬化。”顾为望教授说。

“人类饲养猪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汉字‘家’下面的‘豕’就是猪的意思,家就是屋子里有猪。”顾为望教授半开玩笑地表示,人类与猪可以说是同处一“家”,人的好吃喜睡、容易肥胖等可以说与猪同出一辙。

人类对猪的驯化使得猪种资源更为丰富。顾为望教授说,小型猪更是具备品种多样、遗传稳定、体型小等优点,并且可通过基因调控来增强供体器官的匹配性。作为供体来源,小型猪还可克服灵长类动物异种移植带来的伦理、病毒传染病等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小型猪被认为是异种器官移植可能的供体。

因难

需要克服排斥反应

异种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是人体对植入外源器官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将外来组织识别出来并强烈排斥。

1905年,法国进行了世界首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能衰竭儿童体内,虽然手术很成功,但两周后由于排斥反应,儿童死于肺部感染。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表示,猪体内含有一种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物质,而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含这种物质。当其他动物的器官和组织移植入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时,灵长类动物的内在抗体与外来组织器官细胞表面的半乳糖基转移酶相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很快使外来移植物失活。

如果能将相关的半乳糖基转移酶敲除,消除排斥反应的根源,无疑将会大大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进展。2002年,世界头基因敲除猪问世,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科学》上,而主要完成人正是当时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动物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的赖良学。

赖良学研究员介绍,这项研究将基因敲除技术和核移植技术相结合,将敲除了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猪体细胞作为克隆源。“理论上,通过基因敲除再结合克隆技术,应能大量生产适合人体移植的猪器官”。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敲除排斥基因猪的心移植到已免疫抑制的狒狒体内,狒狒存活了179天。2008年日本鹿儿岛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用同样的方法将猪肾脏移植给狒狒,存活了83天。目前猪器官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已成功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

但这远远还不够。赖学良研究员说,在动物试验中,动物存活没超过一年都不能进行人体试验,目前还没有动物实验取得这样的突破。猪器官的移植仍然停留在动物实验的阶段。

顾为望教授说,目前小型猪在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仅限于细胞与组织上。例如将猪胰岛移植细胞植入人体糖尿病。将猪的心脏瓣膜移植给人修补瓣膜缺损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预测

10年内或有临床应用

“10年内应该就会实现在小型猪器官在人体的移植应用。”顾为望教授说。但在目前,小型猪的应用,仍是作为动物疾病模型用以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和新研发药物的筛选。目前,科研人员针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皮肤烧伤等病患,应用小型猪建立相关的疾病模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如前文所述,小型猪作为疾病模型优点多多。2010年,赖良学与美国爱默瑞大学教授李晓江合作,并在顾为望教授的协助下,采用转基因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模型表现出亨廷顿舞蹈症的典型症状。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病发时会无法控制四肢,就像手舞足蹈一样因而得名。赖良学研究员介绍,此前用于亨廷顿舞蹈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是鼠类,由于在生理、代谢等方面与人相差甚远,许多方面疾病模型与人类病症并不一致。例如在实验鼠脑中并没有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亨廷顿舞蹈症转基因猪模型则表现出这点。


15601434278
  • 微信号:kangyuanny手机网站二维码